柴人杰教授领衔的耳聋防治创新攻坚团队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发布者:柴人杰发布时间:2025-02-20浏览次数:16

近日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联合公布了第19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柴人杰教授领衔的耳聋防治创新攻坚团队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授予全省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反映当代江苏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今年2月份评选工作启动,经资格审核、专家盲评、终审答辩等环节,最终确定第19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入围名单,其中个人20名、集体11个。


19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入围集体名单


东南大学耳聋防治创新攻坚团队


团队负责人


198211月出生,共产党员,博士学历,现任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曾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青年千人,国家优青等人才计划;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青年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华夏医学青年科技奖,树兰医学青年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团队成员包括2位国家优青、2位海外优青、2位江苏省优青,2位国家博新计划获得者,7位青年教师,8位博士后,14位博士研究生,30位硕士研究生。

团队介绍


由长江学者柴人杰教授领衔的东南大学耳聋防治创新攻坚团队针对耳聋防治这一面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损伤修复领域深耕十余年,创新性学术贡献包括:一、通过基因治疗修复损伤听觉毛细胞治疗耳聋;二、通过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协同调控神经干细胞再生功能性听觉神经元;制备并优化了新型石墨烯人工耳蜗电极,形成新的程序化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研究成果在CellNatureScienceLancet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150余篇;其中先导产品OTOV-101IIT临床试验成功挽救十余例DFNB9耳聋病人听力,实现了耳聋基因治疗“01”的原创性突破,开创了针对耳聋疾病的基因治疗新时代,奠定了我国在耳聋基因治疗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


一、筑牢信仰 执行有力



东南大学耳聋防治创新攻坚团队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增强队伍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次以微团课、分享会等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强化团队成员的“引领力”“学习力”“明辨力”“凝聚力”“驱动力”建设,持续提升广大青年的思想意识和创新精神,凝聚青春力量。东南大学耳聋防治创新攻坚团队针对感音神经性聋防治这一我国医药、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损伤修复领域贡献才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立志为自我,为人民,为家国书写满意的青春答卷。


二、国之所需、吾之所向


东南大学耳聋防治创新攻坚团队负责人柴人杰早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生时代就坚定地选择生物医学专业,致力于缓解失聪人群的病苦,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与耳聋疾病的斗争中,“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兴趣,就是我的追求与幸福所在。”埋首在书堆,他心无旁骛。远涉重洋,心怀报国之志;万水千山,难阻赤子之情。2004年,怀揣着治病救人、科研报国的理想抱负,柴人杰远赴大洋彼岸的Baylor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柴人杰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出站后,回绝了美国最顶尖医学院的高薪工作邀约,毅然回到了祖国,深耕耳聋防治领域前沿科学问题。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贺祖宏教授坚持聚焦学术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老年性聋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方面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工作,提出环境与遗传因素协同诱导的理念,取得领域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突破,为听觉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干预靶点,真正做到了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一路攻坚克难。


东南大学耳聋防治创新攻坚团队始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牢记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把国家需要同个人理想紧密结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深耕不辍、创新不止


耳聋基因治疗的研究成果也多次被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健康频道等官方机构和媒体报道,高度赞扬该成果是耳鼻喉领域里程碑式的创新突破。该成果也受到了本领域顶级专家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认可,在2024年第47届全球耳鼻喉科学研究协会年会的主席论坛“OTOF Gene Therapy Clinical Trial”上作为大会特邀报告;美国工程院院士Frank Zeng评价该成果为耳鼻喉领域继上世纪70年代人工耳蜗发明后,半个世纪里最为革命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