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大学与附属中大医院校院“双聘”制度
首聘期三年+续聘期三年
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科研经费及学术资源
RECRUIT
岗位条件
RECRUIT
学校支持政策

01
薪资福利
1、东南大学校发年薪:至善博士后35万,普通博士后18万。两类博士后实施动态管理,年度考核优秀的普通博士后,下一年度可进入至善博士后序列。
2、中大医院叠加补贴年薪:至善博士后,根据东南大学年度考核结果,合格及以上等级的,补贴 5万/年;普通博士后,根据中大医院年度考核结果,给予考核排名不超过前80%的补贴12万/年。
3、合作导师补充津贴:至善博士后不限,普通博士后不低于2万/年。
4、可叠加申请江苏省卓越博士后(两年30万元),入选国家博新计划(两年63万元),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两年30-72万元不等),最高可破百万。
02
住房
进站可申请东南大学博士后公寓
03
基金申请
鼓励博士后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基金。如国家的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博新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等项目
04
户口
非南京籍博士后可将户口迁至东南大学集体户。博士后出站满足落户条件的,其配偶、子女户口可以随迁。
05
子女入园、入学
符合属地子女入园、入学政策的博士后,凭全国博管办介绍信可以办理子女入幼儿园、上小学和初中
RECRUIT
联络咨询
RECRUIT
关于我们

东南大学
RECRUIT
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东南大学12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全国排名第8。
近年来,东南大学立足“医工交叉融合”战略,在大医学领域发展迅速。据最新发布的ESI学科排名,东南大学共有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2021年在生命医学领域,东南大学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院士、东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顾宁院士)。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RECRUIT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附属医院,是江苏省首批通过卫生部评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编制床位2499张(含江北院区)。
作为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7个,国家级质控中心1个,省级质控中心2个。医院位列2021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版)58位,重症医学科排名全国第二,放射科排名第九,肾内科获提名。

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
RECRUIT
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9月,为学校设立的学术特区,秉承“高水平、高投入、高产出”的建设理念,施行“1+4+X”的模式共管共建,即依托附属中大医院,由与生命健康领域相关的4个学院(生科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以及其他相关工科院系共建、共管,成果共享。高研院将充分体现我校工科优势向医学领域拓展融合,积极探索医工交叉融合;体现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三位一体。高研院建设有细胞生化平台、成像平台、动物行为功能研究平台、实验动物中心四大科研平台,将为在聘专家提供充足的科研保障。
工作成果
RECRUIT
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柴人杰院长长期致力于内耳毛细胞和听觉螺旋神经元再生和保护,以及信号通路对内耳干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
创新性成果之一:通过基因治疗修复损伤听觉毛细胞治疗耳聋,解决了领域内没有靶向内耳干细胞的AAV这一并“卡脖子”问题,开创了通过基因治疗和干细胞再生医学修复受损毛细胞的新研究领域。基于建立的内耳基因治疗体系,牵头开展耳聋基因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西京医院,武汉协和医院、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等22家医院,成功挽救10余例DFNB9耳聋病人听力至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并牵头制定、发表全球第一个耳聋基因治疗的英文临床指南。
创新性成果之二:通过物理和生物因素协同调控神经干细胞再生功能性听觉神经元;制备并优化了新型石墨烯人工耳蜗电极,形成新的程序化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该术式不仅加强了人工耳蜗手术的规范性、安全性,更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极大的提高了人工耳蜗植入的覆盖范围。该新型人工耳蜗植入流程得到了南京鼓楼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应用与推广。本项目也开创性的研究了免疫系统对听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揭示了CD4+ T细胞嘌呤合成代谢功能紊乱与慢性应激诱导的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联系,为感音神经性聋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靶点。
近5年发表通讯作者SCI论文147篇(总影响因子1656.38,平均影响因子11.12,其中IF>150分1篇,IF>30分6篇,IF 10-30分46篇),其中4篇论文被Faculty1000列为推荐文章,1篇论文入选Cell正刊年度最佳论文,13篇论文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2篇论文入选热点论文,总他引7000余次,h-index 51;作为主编出版2本中文耳鼻喉学科教材和一本英文专著;研究成果也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一完成人),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科技奖励;申报31项国家/国际发明专利,授权了8项。